福建泉州自动旋转门手动旋转门三翼旋转门四翼旋转门特点功能介绍
作者:xinshiqz | 时间:2011-02-23 00:00:00
手动旋转门     手动旋转门(普通型或豪华型)和四翼式手动旋转门(普通型或豪华型)。具有自动旋转门的品质,外观豪华,经久耐用。高质量的轴承,多重密封及合理的受力结构,可经受沙尘等恶劣环境的考验。高水平地实现单向左旋转或单向右旋转,静音无冲击,核心部件高品质化,用户能得到物美质优的完美服务。适用于银行、商店、酒店、宾馆和办公大楼等场所。   手动式旋转门功能特点:    ※ 有高度防风效果,可大幅度改善楼宇的室内环境。   ※ 具备预定位置停止的功能,美观大方,易于通行。   ※ 有自动旋转方式和具人工操作感觉的半自动方式。   ※ 顶部装有镭射顶灯,开关可人工控制。   ※ 门扇周边毛条密封,有效防尘。

自动旋转门

  自动旋转门与手动区别在于自动旋转门带感应装置,能自行感知物体从而达到开门效果。自动门旋转门同样拥有(普通型或豪华型)和四翼式手动旋转门(普通型或豪华型)。具有自动旋转门的品质,外观豪华,经久耐用。高质量的轴承,多重密封及合理的受力结构,可经受沙尘等恶劣环境的考验。高水平地实现单向左旋转或单向右旋转,静音无冲击,核心部件高品质化,用户能得到物美质优的完美服务。适用于银行、商店、酒店、宾馆和办公大楼等场所。   自动式旋转门功能特点:    感应旋转功能 急停功能定位停功能 磁卡识别功能   调速功能 安全防夹功能 防风功能 夜间闭锁功能   状态及故障自动显示功能 安全防碰功能 防碰隐藏功能   慢速功能 门扇可折叠功能 消防中控功能 手、自动转换功能

两翼旋转门

  两翼自动旋转门是集自动旋转门和自动平滑门二者优点于一身的完美结合,是旋转门、平移门和豪华展箱的完美结合,是融合世界先进科技与现代时尚的经典之作。由一个中开的自动平移门和两个玻璃曲壁展箱组成,集合了自动旋转门与自动平开门的优点,中间的自动平开门可实现单、双向通行和常开等运作模式。特定环境时,可当平移门使用或将平移门完全打开。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场合和需求,通过功能控制面板可以选择所需的功能,能有效地对室内外气温进行隔离从而保持合适的室内气温。同时,增强了抗风性,消除了风口效应,减少了能源消失,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灰尘,噪音和废气进入室内。更充分发挥了门隔离和疏通的作用,保证客人和工作人员享受温暖舒适的环境。二翼旋转门在旋转时都保证有一个关闭的角度,有效的隔离室内外的空气对流,是隔离气流和节能的最佳方案。   两翼不带展不代平移旋转门   即不带展也不带平移的两翼旋转门是两翼旋转门中结构最简单的旋转门,旋转门的旋转速度,可根据各种需要调节,方便自如。此类门适用于较小的通道,它同样具有与旋转门同等的安全性、节能性和智能化。   两翼带展带平移旋转门   即带展又带平移门的两翼旋转门,使旋转门的工作方式有了双重性的选择,中间的平移门在旋转门不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可自动打开,进出自如。旋转门的旋转速度,可根据各种需要调节,方便自如。   两翼带展不带平移旋转门   带展不带平移的两翼旋转门是锦上添花之作,可以另用展台这一突出的设计作为广告平台和艺术品摆放的载体。旋转门的旋转速度可根据各种需要调节,操作随心所欲。具有杰出的安全性、节能性和智能化。它同样具有与旋转门同等的安全性、节能性和智能化。

三翼旋转门

  三翼旋转门诞生于一种全新的构思和功能之中。简单实用,安全稳定,它将旋转通道体系和最大旋转直径容为一体,同时满足了“最大程度的通行量”与“完美无缺的除风效果”这两个相对立的条件,进而使典雅的设计与产品的安全高度统一,形成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门户体系。三翼旋转门结合安全性和实用性,将用户的安全置于首位。安全挤压开关安装在曲壁立柱上,防止行人被静止的立柱和旋转的门扇积压。宽敞的通行空间与典雅的外观设计,内部空气流出量比普通门少,有效的抵御了外部风、灰尘、垃圾的进入,可大幅度改善楼宇的室内环境。节省出入口空间,能获取更宽大的有效面积。具备预定位置停止的功能,美观大方。有自动旋转方式和具人工操作感觉的半自动方式。顶部装有镭射顶灯,开关可人工控制。具备旋转速度控制机能,即使遇到强风,也能安全进出。具备逆旋转刹车机能,安全确保单侧旋转。

四翼旋转门

  四翼自动旋转门是最美观最经济实用的旋转门,其结构坚固耐用,操作方便简单;适用于行人流量较多的建筑物,它具备通行能力强,入口较大的特点,是非常安全和舒适的通道,能使行人很方便得出入。四翼自动旋转门的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技术成熟,具有进口多种防护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极低,免维护时间最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旋转门。 四翼和三翼旋转门其制造工艺完全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四翼门门洞最大的开口角度为90度, 相邻门扇之间的角度也为90度,它更适 合于直径3000mm以下的门。例如酒店,现在四翼旋转门在建筑上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旋转门。适用于银行、商店、酒店、商场、办公楼、机场、宾馆及各种娱乐场所内,为所在的建筑增添一份尊贵气息。

编辑本段政治机制

  所谓“旋转门”,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为利益集团牟利的机制。“旋转门”机制可以被归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产业或民间部门进入政府的“旋转门”,这主要是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商业利益集团游说者进入联邦政府并担任要职。在政策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这就可能为他们曾经代表的团体谋取特别的好处。第二类是由政府进入私人部门的“旋转门”。以前的政府官员充当游说者后,也可以利用自己与政府的联系来为现在所代表的团体谋取特别的利益。在当今的美国,“旋转门”司空见惯,而且运转良好,并且已经成为当代美国腐败的加速器。权钱交易的腐败行径披上了合法外衣。很多团体在游说上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美元甚至更多。

编辑本段旋转门

  
     
作者: 蔡骏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00000册   ISBN:7-80732-419-8   定价:19.8元   
  

编辑推荐

     睁眼地狱,闭眼天堂,大本钟昏然睡去,黑暗中的主宰将为我开启地狱天堂的旋转门……   蔡骏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严密紧凑的逻辑思维,在历史与现实、爱情与惊悚、悬念与推理之间展开故事。

简介

  伦敦泰晤士河畔,国会广场屹立百年的大本钟在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5月27日10点07分毫无征兆地突然停摆。   此时此刻,留学英国的春雨与恋人高玄擦肩而过,在发现高玄完全丧失记忆后又亲眼目睹他遭遇一场车祸;此时此刻,春雨正抱紧高玄躲过飞车,自己却卷入银行劫案,中枪倒在街头;此时此刻,没有撞车巨响,没有子弹呼啸,春雨和高玄登上同一节地铁节厢,却因为分别来自不同时间,即使对面重逢,也终将分别……   两人三段完全不同的际遇在同一时间发生着——古老的大本钟以指针的静止见证了这一切。当春雨最后一次死里逃生,“地狱天堂旋转门”也即将开启,整个人类正面临着宇宙间最大的危机……   为什么春雨会在异国街头遇见《地狱的第19层》中“坠楼身亡”的高玄?为什么艾伯特家族的迷宫中真实存在着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旋转门”?为什么大本钟突然停摆又离奇地恢复工作?   真爱的巨大能量在终极之门的光速旋转中,改变时间,超越生死,也同时解构并重塑了每个人的灵魂。   《旋转门》从一条令人震惊的真实新闻出发,将心理悬疑与科学幻想巧妙融为一体,并极富想象力地将纯文学泰斗博尔赫斯的经典作品,分解嵌入三维统一的“空间”里,置换出“时间”第四维下“爱”的永恒主题。这部小说不但引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黑洞理论等现代前沿科学,也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道家关于宇宙的观点中汲取精髓,深入浅出,堪称“蔡骏心理悬疑小说”系列的突破力作。

作者简介

     蔡骏,摩羯座,O型血。生于上海,22岁即开始发表小说,同年获得全国性文学新人奖。   2001年长篇惊悚小说《病毒》横空出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翱翔于惊悚悬念小说之天地,至今已出版《猫眼》《神在看着你》《夜半笛声》《幽灵客栈》等数部长篇小说,其中《诅咒》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

节选

     第一扇门   北京时间2005年5月27日夜晚9点30分   “黑色星期五。”   一大排书架的阴影下,叶萧的目光像山洞里的猎人,嘴里发出深沉的气声。   “什么?”   虽然被他一惊一乍搞得莫名紧张,但我仍故作镇定。   “今天是星期五,2005年的5月27日。”   “还好不是13号。”我又打开两盏灯,让房间变得更亮些,“这又如何呢?黑色星期五——拜托,每隔七天我们就要过一次,一年里我们要过五十多个星期五,我想我们的世界没那么多黑色日吧。”   我的表兄叶萧扬了扬眉毛,这些年他愈发成熟,肤色也有些深了:“但今天是2005年5月27日。”   “什么纪念日?”   ……

目 录

     第一扇门   第二扇门   第三扇门   第四扇门   第五扇门   第六扇门   第七扇门   第八扇门   第九扇门   旋转门后   旋转门条款    摘要:旋转门条款是对离职后规定期限内从业予以禁止或限制,虽然具有预防期权腐败、防止公权力剩余资源的私有化等功能,但是影响顺畅流动、侵害职业自由等弊端也不应忽视,制度设计应予以全面地利益考量与平衡。《法》第102条是我国旋转门条款发展的重要成果,但是存在较多缺失,亟待从规范体系建设、规制限度掌控、责任和追究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旋转门条款;法;离职;从业限制   为保障及增进公益,公权力被创设并授予给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言者与执行人,应时刻以人民服务为宗旨,忠实、勤勉地依法行使公权力,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是,具有双重身份,除行使公权力而代表公益外,作为个体还具有私权利及私益。避免难以抵御公权力衍生的腐蚀性诱惑,将私益凌驾于公益之上甚至以公权力为追求私益的工具,必须对的行为予以约束。伦理、法律内外两种机制的相互配合,创设规定、引导及监督职业准则的基本框架,“伦理基础提供的是信念、前提、程序,以及指导行为的原则,而法律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提供控制和限制活动的方式”。 [1]2005年《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不仅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原则性义务,而且通过奖励、惩戒、辞职辞退及法律责任等具体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规则体系。该规则体系约束行为不限于在职期间,第102条还对离职后规定期限内从业予以规范,即旋转门条款。令人遗憾,第102条实施效果不彰,乃至有些地方政府继续出台与之相悖的鼓励辞职下海的政策。面对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亟待反思旋转门条款的立法意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检讨当前立法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周延性,重构我国离职后行为的规范。   旋转门条款的利益考量及平衡   法律是所有法律共同体中各种相互对峙且为得到承认而相互争斗的物质、民族、宗教和理论方面的利益的合力, [2]所谓良法乃是较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及利益集团的平衡器。因此,立法者应首先条列法律所涉的各种利益,再依据公平正义原则对各种利益予以赋值,将价值优位的利益确定为法律的保障对象,并审慎界定价值位次的利益应予以让步的程度。而且,利益考量及平衡不是静止的,必须因应经济社会变化予以动态调整,才能维护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同样地,法律分析不应受制于立法者义正辞严地阐释,而是通过利益还原明晰法律的意旨。职业准则由在职向离职后规定期限的延伸及规制,应符合相关利益考量及平衡的基本要求。   旋转门条款的立法意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一,预防期权腐败。期权腐败是指,放弃现权套现利的方式,转而将手中公权力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资本投资”,为自己预留“出路”,待离职后再套现“投资收益”的策略。作为传统腐败的“创新”,期权腐败的遮蔽性较强。首先,期权腐败非即时兑现,投桃报李的时间差掩盖以权谋私的因果关系;其次,期权腐败中的利益“反哺”表现形式是离职后提供劳务的合法报酬,权钱交易的对价性不明显;最后,为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远期承诺的有效性往往建立于沆瀣一气的攻守同盟基础之上,外部瓦解的难度较高。近年来,期权腐败呈现出滋长蔓延态势,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旋转门条款规制离职后的从业,一定程度上发挥遏制期权腐败、维护廉洁形象、增进公众对政府信赖等作用。第二,防止公权力剩余资源的私有化。公权力一般与身份紧密联系,但是身份终结,公权力的光环不会立即褪去,权力运作惯性具有渗透力。在职期间累积的行政关系网、官场人情链、职务影响以及获悉政府内部信息、竞争对手商业资讯等资源,“下海”后将直接转化为私益,一些 “高薪打工”、“红顶商人”的所得其实是这些剩余人脉或信息资源的私有化,形成对其他经营者的不公平竞争。以至于,有的积极安插亲信或选定“接班人”,离职后遥控公权力为己服务,保证“权力过期但不作废”。旋转门条款设定离职后的冻结期间,以切断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连接纽带,限制公权力效用的后续发挥。   虽然旋转门条款立法旨在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形象,防范利益冲突或输送等情形对公益的侵害,但是会附带产生一系列负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一,影响与外流动的顺畅。的合理有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队伍新陈代谢的基本途径之一,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增强对多样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有助于队伍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其次,打破身份或职位的僵化束缚,能够产生较强地激励与约束作用,促进提高素质、勤勉工作,增强政府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有利于的换位思考,更好的服务于公益;再次,流动顺畅也方便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促进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最后,退路畅通能提高抗压性,避免盲从或唯上,甚至能积极行使《法》第54条规定的抵抗权,保障宪法和法律执行。流动包括内部流动和与外流动,后者是指公私部门之间的人员任职与离职往来。在西方国家,选举产生政务官,公私部门之间的人员互动比较频繁,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突破官僚制、建立企业型服务政府为核心,其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突出政府雇佣关系的弹性化与开放性,市场模式认为公共部门的经验、价值与私人部门的不分轩轾,鼓励甚至要求门户开放,公私部门之间进行更多的人才流动。[3]旋转门条款规制离职后从业,势必影响员退出机制的顺畅,而出口的限缩又将削弱进口的吸引力,形成公私部门人力资源共享的制度障碍。第二,侵害的职业自由。“职业自由是一种标准的选择自由”,“选择职业,乃是选择生计,也就是选择工作方式及,其目的则可能是获取生活所需的资源,或是求得自我实现,当然也可能两者兼顾”。[4]职业自由被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宪法、区域性人权条约及国际公约所承认,例如《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第1款,本盟约缔约各国承认工作权,包括人人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1997年我国签署《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生效,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职业自由是一项受国家尊重和保障的基本权利。旋转门条款限制离职后对职业自由享有。   综上所述,离职从业涉及诸多矛盾的利益关系,虽然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受到旋转门条款优先保护,但是其他利益的主张也应予以衡酌。旋转门条款应考量及平衡正负效应,即受限于下列原则:第一,比例原则审查。离职的职业自由即使已表征为基本权利,亦不是绝对的,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追求及法律形式可加以限制,但是应止于必要的限度之内。旋转门条款除基于公益的目的必要性外,还应满足“绝对必要性”的判断,即由德国警察法发展而来,已经成为公法“帝王条款”的“比例原则”。[5]旋转门条款立法,首先应符合妥当性,即对离职职业自由的规制措施必须确实地达到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目的;其次应符合必要性,即在所有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方式中,对离职后从业应采取最少侵害的规制措施;最后应符合均衡性,离职后从业的规制应与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目标之间取得均衡,不得杀鸡取卵。第二,动态博弈调整。旋转门条款的利益考量及平衡依附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必须因应场景不同或变迁予以适应性调整,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旋转门条款立法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国家或地区也应适应不同时期的利益博弈情况予以调整。例如,维护政府公正廉洁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随着诸如公权力运作透明性、问责性等腐败源头治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旋转门条款的意义逐渐减弱,依据比例原则应适时放宽对离职从业的规制,而且旋转门条款应当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预留足够空间。   我国旋转门条款的沿革及现状   我国旋转门条款立法始于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暂行条例》,第73条规定,“国家辞职后,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1995年人事部颁布《国家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第8条规定,“国家辞职后,两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国有企业或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工作的,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随着我国法律共同体的生成,法律职业内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法官、检察官的大规模下海从事律师业务,不仅影响司法队伍的健康发展,而且相互勾结的“人情案”、“关系案”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因此,法律职业立法率先对旋转门条款予以规定。1996年《律师法》第36条规定,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2001年、2007年《律师法》修正,该条始终保留。2001年修正《法官法》第17条第1、2款和《检察官法》第20条第1、2款规定,法官或检察官从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或检察官从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或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2005年《法》是我国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第102条规定,“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第388条第2款,“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将受贿罪主体延伸至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   党管干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组织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政策文件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能够发挥事实约束力, 2000年旋转门条款开始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中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三年二不准”规定,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职和退休三年内,不准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不准个人从事或代理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200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办发[2004]13号,以下简称中办13号文),文件规定领导干部辞去公职应当符合辞职条件及履行辞职程序,并且党政领导干部辞去公职或提前退休后的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不得从事或者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以及具有审批、执法监督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辞职,要按照上述精神从严管理。此外,文件根据有关规定再次重申,县级以上(含县级)党政机关不得采用停薪留职、带薪留职等方式鼓励领导干部离职离岗经商办企业。已出台此类政策的地方,应予以纠正,并采取妥善措施处理好相关问题。   有的地方党委出台贯彻上述党纪的具体实施办法,例如2005年浙江省纪委、省委组织部下发《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试行)》(浙组[2005]22号,以下简称浙22号文件),意见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及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意见限制辞职后从业: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辞职后,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地区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以及从事或代理经商办企业活动;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部门及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辞职后,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不得从事或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辞职后从业范围以机关所管理的行业为限制范围。其中,“原任职务”包括现任职务和辞职前三年内担任过的其他党政领导职务;“原任职务管辖地区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原任职务管辖地区注册并在该地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或者在外地注册登记的、但在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意见还对辞职后从业行为的监督提出要求,即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三年内,每年年底应向其原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告离职后的从业情况。原单位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应了解掌握提前退休干部的从业情况。辞去公职或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从业的,则依据《法》第102条予以处罚。   我国旋转门条款的缺陷及改进   (一)旋转门条款的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法》第102条为核心的旋转门条款规范体系,但是该体系内外较多扞格不入,亟待协调一致。   第一,旋转门条款立法与党纪的协调。2005年《法》第102条与1993年《国家暂行条例》第73条差异较大,缺乏立法上承继关系,就而言,应当为中办13号文法制化的产物,这充分地反映党的政策对立法的先导与指引功能。虽然党纪可以不同于甚至严于法律规定,但是同样受利益均衡架构中比例原则的约束,尤其党纪需要借助法律手段得以实现时,党纪与立法之间应保持协调。中办13号文与第102条文字表述略有差异,区别不大,但是浙江省等一些地方党委相关文件在细化中办13号文的同时,又做出一些突破中办13号文及第102条的限制性及义务性规定,实施中产生较大争议。   第二,旋转门条款立法内部的协调。2005年《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第102条应是旋转门条款规范体系的基础规则。《法》第2条规定,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一般认为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等七大主体。不同主体对授权迥异,即使行政机关所行使的公权力也难以概括,相应地旋转门条款的平衡点应有所区别,适用第102条进行一刀切式规范显然缺乏合理性,应由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予以具体化或者针对特殊性加以特别规定。因此,第102条应为原则性或程序性规定,并通过特别立法授权,形成法制统一的旋转门规范体系。   第三,特殊旋转门条款立法的协调。《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是目前关于特殊仅有的旋转门条款立法,立法的正当性被《法》第2条第2款所承认,“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官法》、《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基本一致,却同《律师法》大相径庭。其中,《律师法》第36条规定相当于《法官法》第17条第1款和《检察官法》第20条第1款,无“不得以律师身份”的限定语,规制更为严厉;《法官法》第17条第2款与《检察官法》第20条第2款则是《律师法》所未规定的,“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或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具有永久性涵义,规制未免过于严苛。三部法律相互冲突的条文都是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制定的,这反映部门立法主导下,不同利益团体对旋转门条款涉及利益考量及平衡的差异,而立法过程对差异协调不力,这应为其他特殊旋转门条款立法所警惕。   (二)旋转门条款的规制限度   旋转门条款是对离职后从业予以规制,规制限度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对象、及方式的安排,《法》第102条规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应加以改进:   第一,旋转门条款的规制对象。一般而言,职务特殊和职位较高的离职后不适当从业对政府公正廉洁影响较大,规制力度应更强。第102条对原系领导成员的与其他分别设定三年与两年的冻结期,浙22号文又将原系领导成员的分为机关领导成员与其工作部门、内设机构或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并分别设定限制范围,但这些分类还是过于笼统、粗略。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度较成熟,职务分类制度比较健全,[6]旋转门条款与职务之间紧密联系,相关规制程度更为合理,值得我国借鉴。此外,2005年《法》第16章专门规定“职位聘任”,在法律上正式承认聘任制度。聘任制符合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理念与制度的市场化、契约化、弹性化,突破终身制和合理有效流动的壁垒,昭示我国组织人事管理由“制度”转向“人”,由“人员管理”转向“人才资源开发性”基本思路。但是第102条适用于聘任制,则明显缺乏合理性,一方面聘用制限于专业性较强和辅助性且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旋转门条款的正面意义不大;另一方面聘任期限为一年至五年,旋转门条款对离职职业自由的二或三年限制的负面效果却较为严重。笔者认为,聘任制应为第102条适用的例外情形,而聘任合同是聘任制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参照《劳动合同法》,增设竞业限制条款,即在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后,受与有关机关事先约定的范围、地域、期限的竞业限制,但是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期限内按月给予经济补偿。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各国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有所不同:美国依据规制对象的身份和职务而异,设定不同的限制性规范;英国采取许可制,对离职后特定从业予以事前审查;日本等多数国家则采取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方式。1993年《国家暂行条例》第73条类似英国式许可模式,即辞职后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第102条则采美国式禁止模式。目前已公开的立法资料没有说明立法模式取舍的理由,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一是为与中办13号文的相互衔接;二是《国家暂行条例》第73条停留于纸上,实践中基本无有关事例;三是主管部门的知识与能力难以胜任许可审查工作。美国式禁止模式需要配套极其详尽规范,第102条粗略的一刀切的规定难免伤及无辜,目前政府与国有企业间频繁的人事流动也屡屡挑战第102条的法律权威。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应借鉴日本式原则禁止、例外许可,即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职务性范围予以明确禁止规定,而对于地域性范围则采取许可方式。此外,经过许可也允许有关离职后在相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第三,旋转门条款的规制范围。规制范围决定旋转门的宽窄,是旋转门条款立法的重点,第102条规定亟待以下方面的填补修改:一是“原工作业务”的界定。旋转门条款规制离职规定期限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从业,但是离职前可能短期内发生工作业务变动,例如担任领导成员的退休前通常的“退二线”,将原工作业务限于离职期日的现职,难以实现旋转门条款的防弊目的。原工作业务应当由离职期日向前延伸规定期限内所担任过的职务,参照域外相关立法经验及浙22号文,第102条“原工作业务”应为现职和辞职前三年内担任过的其他职务。二是禁业范围的界定。第102条以“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及“营利性活动”为限,但是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区分困难,非营利性组织也可能进行营利性活动,即使离职后为非营利性组织任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也存在滥用公共资源、破坏公平竞争之虞,因此不应区分营利与非营利,一体予以限制,并加入许可方式以避免矫正过枉。三是规制行为的界定。虽然第102条规制离职的任职和活动两种从业行为,但是不够具体明细,例如任职不应限于企业董事、经理等法定职务,还应包括顾问等非法定职务。此外,域外立法通常将内部消息的披露纳入旋转门条款的规制行为之列,例如1994年加拿大《利益冲突和离职后行为法》规定,前政府官员进入非公共部门后不得向他们的当事人提供公众尚不知道的有关他们曾工作过的部门或在他们任职期满前一年曾有直接或实质性关系的部门的计划和政策。《法》第12条规定,应履行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而国家秘密受《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保障,工作中知悉其他内部消息,例如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等,目前仅有部分领域受到法律规制,例如2001年修正《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第2款规定,“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因此第102条应当增设规制离职披露内部消息的一般性规定。   (三)违反旋转门条款的责任及追究   “制裁是由法律秩序所规定以促使实现立法者认为要有的一定的人的行为”,[7]责任及追究的设计是制裁违反旋转门条款的基本途径。第102条相关规定有所创新,但是存在较大缺陷,是窒碍难行的主要因素。   第一,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的确定。1993年《国家暂行条例》及1995年《国家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为许可模式,虽然缺乏责任规定,但是明确以原任免机关为许可机构。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化解离职人员数量较多及规避范围专业性产生的执法压力,缺点是离职后与原任免机关已缺乏法律上及事实上的关系,原任免机关的执法正当性不足,且如果原工作业务不限离职时的现职,还包括之前规定期限内所担任过的职务,那么可能发生多主体执法的冲突与缺位。第102条改变原立法模式,以原所在机关的同级主管部门为首要执法主体,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辅助处罚主体。笔者认为,立法引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之一,主要原因:一是原主管部门,即人事部门,主管范围基本上属于内部行政,而旋转门条款的行政相对人为离职及接收单位,具有外部行政的特征;二是第102条规定对离职及接收单位实行双罚制,而接收单位以营利性为限,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领域存在大量重合,能够利用既有行政资源。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无法覆盖所有营利性领域,况且旋转门条款有必要向非营利领域延伸,2008年大部制改革中,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具备外部行政的条件,应重新确定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依据1978年《从政道德法》(Ethics in Act of 1978),美国专门在联邦人事管理局内设立联邦道德规范办公室,负责和指导联邦政府官员的廉洁和道德水准等工作,1989 年该机构从人事管理局脱离出来,升格为独立的副部级单位联邦道德规范局。[8]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主张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监察部门联合设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委员会负责我国伦理建设,包括对旋转门条款实施中的许可、监督,具体处罚执行机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任。   第二,离职从业情况报告义务及责任。信息不对称是旋转门条款实施的关键,有关部门无从掌握离职后的动向难以实现有效地规制。浙22号文件关于辞职后从业行为的监督,即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三年内,应每年年底向其原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告离职后的从业情况,对修改第102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认为,立法应增加对离职从业情况报告义务的要求,报告义务分为事前报告与年度报告两种,属于例外许可事项的,应在事前向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经审查被许可方可从业;在规定期限内,离职每年年底向伦理委员会递交本年度从业情况的报告。为确保有关人员严格履行从业情况报告义务,立法应单设对应的法律责任规范,即对于延迟报告、部分报告、拒绝报告及虚假报告的,不论是否符合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情形,仅就违反从业情况报告义务,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三,违反旋转门条款的责任类型及。依据第102条规定,违反旋转门条款应承担行政责任,但是离职作为规制对象,仅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情况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而接收单位却由工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律师法》则将板子打在离职身上,即第47条规定,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二者相比,《律师法》规定较为可取,而第102条存在违法主体混淆的问题,尤其当离职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时,因欠缺接收单位,限于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责任明显偏轻。因此,笔者认为,应修改第102条,规定有关部门有权没收离职违反旋转门条款的违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适当地降低或取消离职后的待遇。接收单位明知相关人员违反旋转门条款,仍然接受任职的,应承担一定行政责任。虽然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第388条第2款认定,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构成受贿罪,但是受贿罪处罚的证据要求较高且适用范围小于违法旋转门条款涉及的领域,因此笔者认为应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经验,直接规定离职违反旋转门条款且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